|包揽各项体育赛事直播
2024年11月9日至10日,由上海市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江浙沪药剂学-临床药学交叉合作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省药学会药物制剂专委会、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办,旨在推动药剂学与临床药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探索前沿药剂学研究及创新制剂的临床转化新模式。开幕式由上海市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占昌友主持,浙江大学高建青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甘勇研究员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斌教授致开幕词。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海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汇聚一堂,在会上积极交流,深入探讨药剂学与临床药学交叉融合的机遇和挑战,分享了药学工作中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碰撞出新的火花。本次研讨会共设置了四个分论坛,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最新研究进展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与会师生积极参与讨论,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学术对话。
在论坛一“药学研究新进展-从基础到临床”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戴海斌主任药师作了《临床药学研究进展》的会议报告。他总结了国内外临床药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强调了临床药学在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继明教授在《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及其影响因素》报告中,分析了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最新理论及临床实践,推动了慢性乙肝治疗的标准化和精准化。
在论坛二“智能递药策略”中,浙江大学李学进教授作了《红细胞递送药物输运中的力学问题》的报告,从物理学角度深入分析了红细胞作为药物载体的力学特性,为药物递送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复旦大学的青年研究员高西辉作了《工程化溶瘤病毒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报告,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论坛三“药物递释新技术新方法”中,浙江大学的南科望研究员作了《药械结合:芯片智能赋能电子药物》的报告,详细阐述了智能芯片技术与药物输送系统的结合,推动了电子药物和智能治疗系统的发展。复旦大学的青年副研究员张醉作了《脂质纳米药物的体内功能化调控策略研究》的报告,探讨了脂质纳米载体在药物输送中的调控机制及其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在论坛四“创新制剂及临床研究”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副研究员龙建飞作了《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科研实践及转化》的报告,分析了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的合理用药策略和科研进展,帮助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并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正高级工程师郭仕艳作了《局部镇痛改良创新脂质缓释注射剂的研发及转化》的报告,重点讲解了该产品在局部镇痛治疗中的优势,特别是在延长药效时长、减少给药频次和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的突破,为疼痛管理提供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促进江浙沪地区药学事业的发展、推动药剂学与临床药学的融合、培养新一代药学人才,以及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提供了宝贵的平台。
撰稿:上海市药学会药剂学专委会
审核:占昌友、刘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