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各项体育赛事直播
成立大会
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对人类健康、食品安全和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如推广抗生素合理使用、加强耐药性监测和研究、加速新抗生素的研发等策略。青年科研人员作为一线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创新者,在对抗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委会每年主办青年学术论坛,让青年发声。
为响应国家加快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号召,推助上海市抗生素专业领域青年人才的成人,更多发挥青年人才在科研和学术活动中的作用,为专委会储备人才,培养梯队,经专委会委员们讨论、酝酿并向上海市药学会申请成立青年委员会。2024年10月11日,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隆重举行。
会议上半场为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首先由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委会主任委员张菁致辞,她表示,她上任后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推动青年委员会的成立,希望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介绍抗生素专委会的历史,老一辈专家戴自英教授、汪复教授、陈代杰教授等在抗生素事业上的热爱和贡献,激励青年委员利用好平台,在抗生素领域多发出青年人的声音。她强调首届青年委员会的组建来自药品研发和临床应用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士,包括药企的科研人员、医生、药师和检验技师,通过跨学科合作,共同助力创新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张菁主任委员对青年委员会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祝愿青委会越办越好。
由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郭蓓宁宣布青年委员会成立决定。青年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一一作自我介绍,各位候选人都表达出对委员会的感谢以及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未来交流学习的憧憬。随后到场的20名委员候选人举手表决青年委员会委员组成。至此,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共计25名(不含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经委员无记名等额投票、上海市药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当场计票,孙搏当选为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毋海兰当选为秘书。
会上,青委会主任委员郭蓓宁对青委会的顺利成立真诚祝贺,她表示,本次大会不同背景的青年委员分享了各自的工作经历和研究方向,不仅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也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青委会将商讨并制定工作计划,主要围绕抗菌药物的研发、临床前和临床评价及上市后再应用的主题,举办相关的学术和科普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为青委会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菁主任委员对青委会第一年的工作计划提出了期待和要求,提议从四个方面组织抗菌药物领域的系列学术活动,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青年委员组织分享创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药企青年委员组织分享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和成功上市的案例、临床一线人员分享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实现精准治疗以及抗生素领域国自然基金的经验分享。她强调,激情和热情是科研工作的灵魂,青委会要创造一个积极、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让每位成员都能在其中找到激励和灵感,在促进抗菌药物研发和合理应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学术交流会
会议下半场为学术交流会,由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委会主任委员张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王明贵所长和华山医院临床药理中心曹国英教授主持。
会议邀请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徐左宇博士分享NIH基金申请的经验。青年委员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现场积极提问,对NIH基金申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来自于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中心团队的胡付品教授、刘笑芬副研究员、袁瑾懿副主任医师分别做了题为《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国内抗耐药菌新药的PK/PD及TDM研究进展》、《国内创新抗菌新药上市后临床研究介绍》的报告,张菁主任分享了《国内创新抗菌药物临床研究进展》,共同探讨国内抗耐药菌新药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另外来自华山医院感染科的万延民教授分享了题为《猴痘及霍乱在中国的防治进展》的报告。通过这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大家收获满满,并激发更多的合作机会。
会议总结
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的成立为抗生素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青年委员会将致力于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研究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为我国抗生素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毋海兰
审核:郭蓓宁、刘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