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各项体育赛事直播
上海市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是药物临床研究领域的重要平台,更是连接科研、临床和产业的纽带,自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为推动生物医药研发、加强临床药学水平和促进医药科技创新,提升上海地区乃至全国的药物临床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上海市药学会15个于2024年届满的专委会之一,上海市药学会第二届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于2023年底开始筹备换届工作,于2024年4至7月经多次充分沟通、讨论、酝酿产生新一届委员候选人名单,最终于2024年8月2日在上海举行换届改选会议并开展新一届专委会的第一次学术活动。
上海市药学会刘丙龙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换届改选会议,并代表上海市药学会宣布专委会换届改选决定。
上海市药学会第二届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华芳回顾并总结了届期内的工作,并介绍了新一届专委会的筹备过程和委员候选人的构成情况。到场的42名委员候选人一一进行自我介绍,并举手表决新一届专委会组成。至此,上海市药学会第三届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成立,委员共计50名。
在上海市药学会第三届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成立的基础上,经委员无记名等额投票、上海市药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当场计票,元唯安当选为上海市药学会第三届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朱全刚、曹国英、沈一峰、文德镛、李永昊、阮秀芳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朱蕾蕾、吕承当选为秘书。同时,陈红专理事长、王亚宁博士、张菁教授作为专委会的顾问,李华芳教授作为专委会的名誉主任委员,继续支持学会的工作。
会上,新当选主任委员元唯安讲话,他表示第二届专委会在主任委员李华芳教授的带领下做了很多工作,为新一届专委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他会从下几个方面做好专委会的工作:一、围绕新药研发热点、难点问题,联合临床试验机构组织研究者依据政策开展并落地具有指导作用的学术共识,并形成系列文件;二、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共同推动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三、立足上海,加强与兄弟省市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药物临床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四、承担起学术组织的使命,全力支持药学会的工作,开展药物临床研究相关学术会议和活动。
在改选会的最后,刘丙龙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表上海市药学会对第二届专委会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同时对第三届专委会的工作提出几点要求:首先,专委会不仅是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也是医疗机构、医药院校、医药研发企业之间促进学科发展的纽带,应该引领上海整个行业学术发展;其次,成为专委会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不仅要参与活动,更要出谋划策,做好引领者的角色;再次,希望老委员可以作为资深会员、荣誉委员加入到专委会的工作中来,为专委会和学会更好的发展继续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换届改选会议后,上海市药学会第三届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第一次学术活动同期举行,由元唯安主任委员主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房敏院长首先致辞,他表示,曙光医院历来重视药物临床研究工作,曾获多项国家资助,并入选多项市级项目。站在新起点,医院将以高水平临床研究为抓手,探索公立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建设高质量研究型医院而努力,并全力支持副院长元唯安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上海市药学会第三届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的工作。
随后,上海市药学会陈红专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生物医药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正迎来全链条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上海市近期推出的37条政策举措,必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药物临床试验工作带来极大机遇。新一届专委会任重道远,需关注前沿动态,确保科学性规范性,为上海构建全链条加速体系助力。
在学术报告环节,上海市药学会第三届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阿斯利康亚太区质量保证负责人张萍作题为《ICH E6的修订(R3)》的报告,提出:ICH E6(R3)旨在应对临床试验设计、技术和运营方法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指南的现代性和适用性,且该版本在数据治理、术语表以及附录等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并增加了对非传统试验的考虑,反映了临床研究实践中新的经验和技术进步,确保了试验的质量和受试者保护。上海市药学会第三届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兼秘书朱蕾蕾主任从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型病房设备、GCP项目等展开,介绍了曙光医院临床研究体系建设,并带领参会嘉宾和委员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
此次大会共计50余位专家齐聚一堂,一同见证了上海市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换届改选的重要时刻,还就药物临床研究的科学共识和指导原则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数智化平台生态建设的推进,我国药物临床研究将迎来更多创新机遇。未来,专委会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临床试验水平,推动生物医药创新,确保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动我国药物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撰稿:许海燕 张晨乐
审核:元唯安 刘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