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各项体育赛事直播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2024年6月16日,第十三届“新靶点和新药研究” 上海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上海药理青年论文报告会、上海药学青年科学家创新转化论坛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顺利召开并圆满闭幕。
开幕式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药学会药理学专委会主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上海市中药化学生物学前沿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共同承办,会场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上海市药学会药理学专委会主委曹永兵教授主持开幕式。
曹永兵教授主持开幕式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邓小飞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健院士分别致开幕辞。邓小飞院长指出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各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提升医院整体科研水平;深入探讨新靶点和新药研究,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中西医结合服务临床的能力。丁健院士作为“新靶点和新药研究”上海高峰论坛的发起者之一,回忆了其在2012年首届论坛上的开场报告,以及12年来论坛不断进步发展的历程,肯定了论坛在凝聚上海药理届同仁,促进药理学学术交流,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并寄语青年朋友们关注药理学前沿,主动作为,为“新靶点和新药研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邓小飞副院长致辞
丁健院士致辞
高峰论坛
上午的高峰论坛涵盖了mRNA疫苗研发、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心血管药理以及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等多领域、跨学科的精彩报告。其中,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杨勇教授以《新型预防或治疗型mRNA疫苗研发》为题,分享了课题组在研的治疗肝癌mRNA疫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作用均具有良好的抑癌效果。其次,课题组发现mRNA疫苗在新冠后遗症中对过敏性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杨勇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临港实验室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院长李洪林教授作《AI助力药物研发》的精彩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为新药研发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报告以药物研发历程为脉络,从AI算法基础、数据基础与表征,到AI与药物设计三个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AI在药物研发每个关键阶段最前沿的应用实例与先进技术,并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数智岐黄”中医药大模型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剖析和展望了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李洪林教授作主旨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王培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靶向细胞终末命运的心血管代谢药理学研究》的报告分享,介绍了在心血管代谢疾病进程中调控细胞衰老的新靶点——运动促进肌肉激素Fndc5和PPARγ。其中,靶点Fndc5缺失可促使肝脏细胞衰老,加速代谢相关性脂肪肝进程,而PPARγ可抑制老年血管中的脂质应激,抑制血管衰老及硬化。另外分享了多种新型细胞死亡参与心血管代谢疾病进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潜在干预靶标。
王培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钱峰教授分享了《肺泡巨噬细胞极化机制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钱峰教授从课题设计谈起,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围绕巨噬细胞与泛素连接酶AMFR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AMFR调控肺泡巨噬细胞TSLP/STAT5/CIS信号通路的机制;阐明肺泡巨噬细胞CUL5累积是哮喘患者病毒易感性的原因。因此得出靶向肺泡巨噬细胞是治疗难治性肺部疾病的新策略。
钱峰教授作主旨报告
圆桌会议
专家主旨报告后的圆桌会议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免疫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左建平研究员主持,高召兵、杨勇、李洪林、钱峰四位国内顶尖药学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围绕“有组织开展新药研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分别围绕“药物研究国家队”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新药研究体制机制优势和有组织开展科研的机制改革、中国药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整合各创新要素资源开展firs in class原创新药研发平台建设的探索、新生药学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上海临港实验室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大家关心关注的新形势,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讨论,现场互动积极,气氛热烈!
圆桌会议讨论现场
青年论文报告会
下午的青年论文报告会分两个分会场同时举行。本次药理青年论文报告会共收到来自上海药物所、不同大学医学院、药学院、附属医院的105篇投稿,经过专委会预先初审,优选出了24篇优秀论文在报告会上进行汇报和现场评审。两场报告会分别由上海市药学会药理学专委会资深委员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文心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邓中平研究员、中洋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储智勇教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郭蓓宁教授主持。每场报告会由7位委员担任评委,根据报告者的研究内容和现场汇报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董文心研究员在报告会后对青年学者的论文汇报情况作了精彩的总结和点评,鼓励年轻人做有用的科研,作有表现力的口头报告,希望青年人勇立潮头,奋勇争先。
青年报告会会场(一)专家评委
青年报告会会场(二)专家评委
董文心研究员作报告会总结和点评
前沿报告
随后大会邀请的杭州景杰生物和艾玮得生物的专家分别作了《蛋白质与修饰组学助力新药及新药靶点的研究》以及《人体器官芯片在肿瘤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的前沿报告。
景杰生物上海区营销总经理作前沿报告
艾玮得生物医学总监李海燕作前沿报告
药学青年科学家创新转化论坛
下午除了两场青年论文报告会,平行开展的还有“上海药学青年科学家创新转化论坛”,这是在今年两会提出重点支持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在“新靶点和新药研究”上海高峰论坛首次组织的新版块,旨在为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模式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将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来自上海昊海生物科技的张军东副总裁以及上海实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蔡国君教授主持了8个创新项目的路演,分别是《治疗银屑病和糖尿病皮肤损伤的一类中药》、《抗微生物肽新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新型抗体药物》、《新型肿瘤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药物》、《食管鳞癌靶向化学新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皮迪益软膏》、《治疗流感及社区获得性肺炎复方中药》和《视光近视控制技术连锁项目》。这些项目展现了生物医药行业百花齐放的盛景,涵盖了中药创新药、生物多肽药、新型抗体药物、细胞因子药物以及中药复方药物。充分体现了我国青年科学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能力。来自科研、投资、产业、孵化器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评委对路演的项目提出了关键的见解和改进的建议,专家评委的评议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年轻科学家持续追求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
论坛现场
大会报告
在“上海药学青年科学家创新转化论坛”结束后的大会报告环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泰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马璟研究员主持了创业领路人环节的专家报告。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兼总裁吴剑英作了题为《科学家的创业之路》的主旨报告,分享了他自己从一位临床医生和“科学家”转化为“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以及一位科研型企业家的创业思考。他带领昊海生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使昊海生科一跃成为国内首家“H+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吴总的肺腑之言慷慨激昂、发人深省。现场的老师同学纷纷交口称赞、感同身受。
创业领路人吴剑英总裁
颁奖环节
最后,大会到了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综合预先初审和10多位现场评审专家对青年论文报告的现场评分,在药理学专委会秘书栾鑫教授的主持下,由曹永兵主委现场揭晓了本届青年论文报告会的评优结果。本次论坛共评出特等奖4名、一等奖8名、二等奖10名,优秀奖26名。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松江研究院李亚东研究员的《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rojections to the dorsal medial striatum underlie insomni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ain》、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阎澜课题组王瑞娜的《HOPS复合物调控的液泡融合促进白念珠菌菌丝的生长与侵袭》、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院研究院陈红专课题组周松雷的《大麻二酚重塑系统性免疫功能增强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效果》和上海药物研究所高召兵课题组周晓宇的《内向整流Kir4.1钾通道作为快速抗抑郁药物靶点的概念验证研究》获得特等奖。上海市药学会理事长陈红专教授、药理学专委会主委曹永兵教授,以及专委会的副主委和资深专家分别为获奖的青年学者进行了颁奖。
曹永兵教授公布获奖名单
为特等奖获奖者颁奖
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为二等奖获奖者颁奖
大会总结
陈红专理事长在颁奖仪式后为论坛进行了总结。上海作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中心的领头羊,汇聚了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中心,是亚洲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人才集聚与学术高地,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引领的重要策源地,生物医药被上海市政府列为未来优先发展三大产业之一。因此,本次论坛的召开不仅为上海药学界同仁提供了一次深入交流、协同合作、促进转化的机会,也为药学青年学者们指明了创新的方向和创业的路径,更为加快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性、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前置孵化器!
陈红专理事长作大会总结
论坛在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圆满闭幕,期待上海的药学界同仁在明年的第十四届“新靶点和新药研究”上海高峰论坛上再相聚。
附:获奖名单
撰稿:上海市药学会药理学专委会
审核:曹永兵 刘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