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各项体育赛事直播
此次会议以“抗凝门诊同质化建设”为主题,分为专题汇报环节和专题讨论环节,围绕着上海抗凝门诊目前的现状探讨抗凝药师如何开展抗凝门诊同质化建设。联盟主席吕迁洲教授和刘丙龙秘书长分别为会议致辞,并指出本次会议为抗凝联盟第三期活动,抗凝药师队伍不断壮大,抗凝药师专科化在医疗研究及教学方面都起到了带头作用,后续可将成熟经验复制给上海其他非联盟医院,实现专业同质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林厚文教授主持会议
上海市药学会刘丙龙秘书长致辞
专题汇报环节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春来主任药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刘艳副主任药师担任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晓烨副主任药师进行了《NOAC在左心耳封堵术后临床应用》的专题报告,比较了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对于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发生DRT的差异。上海市胸科医院刘晓芹药师分享了肾、肝功能和其他潜在因素对利伐沙班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并比较利伐沙班在中国人群和其他种族人群中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利伐沙班的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周琰药师回顾性的分析了LWMHS组和NOAC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顾智淳副主任药师针对房颤相关CHA2DS2-VASC评分在临床中知晓度进行调查,认为医务工作者对其熟悉程度会影响最终评分结果及抗凝方案制定,值得引起重视。
李晓烨副主任药师作专题报告
刘晓芹药师作专题报告
周琰药师作专题报告
顾智淳副主任药师作专题汇报
专题讨论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顾智淳副主任药师主持,上海长征医院余年喜药师分享了上海抗凝门诊现状调查表,提出目前普遍存在患者减少,患者类型单一的情况,随后参会代表围绕“如何开展抗凝门诊同质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余年喜药师作讨论专场汇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艳副主任药师首先提出目前抗凝药师门诊仍然依托医师门诊,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大会联盟主席吕迁洲认为许多科室对抗凝都有需求,建议药师门诊需要扩大宣传,建立药学专科门诊,独立收费。随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周佳纯药师指出由于疫情关系,门诊人数极具减少,导致后续科研结果转换影响较大。杨浦区中心医院田微微药师也认为互联网医疗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抗凝门诊的就诊数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顾智淳副主任药师则建议可以整理目前抗凝门诊的实际数据,帮助得出相应患者管理方案。也可以借鉴使用管理工具,助力于更好的单病种管理模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韩璐药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于燕药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星霞药师,普陀区中心医院王依蕾药师也纷纷就抗凝门诊同质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其可以依托医联体扩大门诊范围,参考PCCM模式,保证患者即使在不同的医院和药师那里都得到相同的管理方案。接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姚慧娟药师认为目前抗凝药师门诊的患者数相较于华法林时代是较少的,需要药师创造针对NOAC的新的有价值服务。上海市胸科医院闻海妮药师则建议抗凝联盟可以完善SOP搭建比较全的用药方案,精细化管理。线上嘉宾仁济医院的沈珑副主任医师就抗凝门诊的推行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建议将抗凝门诊随访建议加入出院小结中,将药学门诊的观念推进给医联体单位。
讨论环节与会嘉宾
最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吕迁洲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对上海市抗凝药师联盟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建立一系列的标准流程,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第二,开发抗凝管理过程中的三方人员,包括药师、医生、患者,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发展方向;第三,解决学科需求问题,扩大抗凝药师在临床的需求范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吕迁洲教授进行大会总结
撰稿:顾智淳
审核:林厚文、刘丙龙